這款福鼎白茶之老樅銀針,選用中國白茶之鄉(xiāng)福建福鼎太姥山海拔700——900米以上,30——100樹齡的福鼎大白茶、福鼎大毫茶老樹茶,歷史悠久、生態(tài)保存完好,因而茶葉肥美、色澤油潤、滿披白毫,香氣悠長。
老樅銀針之茶湯,細啜之下,因內含物豐富似有輕微的粗口與澀感,滄桑醇厚。入咽片刻,口腔后半部原有似澀、似厚的物質,層層剝開,而每一層剝開后的感覺似是而非,清甘之外,層層融化剝開的物質,在口中、喉間激蕩回轉。須臾,原湯水入口的收斂感釋放開去。
第四沖之后,茶香沁人心脾,彷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,有植物類自然揮發(fā)特有的清新青香,似青苔,似野蘭花,似蜜香,似果香。湯水入口逐漸轉細、滑潤,滋味鮮活甘爽,千姿百態(tài),茶味濃郁,喉韻悠長。靜心體悟,喉口之間的茶香茶味,似有“繞梁三日”三日之感。三沖之后,香氣清幽,湯水入口即甘甜。五沖之后,花香逐漸減弱,可青苔味更加清晰,一直持續(xù)到十沖之后,青苔味依稀可辨。
宋代蘇軾《留題顯圣寺》詩:“浮石已干霜后水,焦坑閑試雨前茶。”
明代文征明《閑興》詩云:“莫道客來無供設,一杯陽羨雨前茶。”
古人的文化價值選擇,對今人是一種十分有益的啟迪。
萬物復蘇,陽氣旺盛,內熱而起,春燥天干,不妨多飲茶水,清火消炎、養(yǎng)生補水,在水潤自然的生活中,珍惜與春日的告別。